本文转自:杭州日报
暑期荧屏掀起“抗战题材热”
小人物的热血故事让观众直呼“太真实”
记者 姜雄
电视剧《归队》今晚将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。一群平凡而伟大的抗日英雄,把观众拉回到血与火交织的年代,感受先辈抵抗侵略者的英勇与坚毅。
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为纪念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,一批兼具历史厚度与艺术创新性的抗战题材剧轮番播出,在暑期荧屏上掀起了新一轮“抗战题材热”。
是历史的回望
也是跨时空的精神对话
今年暑期,抗战题材剧可谓热度空前。
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《我们的河山》是近期热度最高的电视剧之一。该剧以 1937 年山东沦陷为历史背景,讲述了青年党员庄埼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深入沂蒙山区发展基层武装,开辟、建设、壮大抗日根据地的故事。中国视听大数据(CVB)显示,该剧单日最高收视率达2.96%,单日最高收视份额达12.2%,创出近3年重大革命历史剧收视新高。
除了《我们的河山》,前不久在央视播出的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同样也取得不错的收视率。接下来,还有《阵地》等多部抗战题材剧陆续与观众见面。
业内专家指出,这一轮抗战题材剧的热潮,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挖掘。不论是《我们的河山》中的沂蒙山区军民鱼水情,《归队》中的东北抗联雪原突围,还是《阵地》中的文化战线抗争,每部剧都诠释着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”的主题,展现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。特别是《阵地》,以巴金、徐悲鸿等人的“文化抗战”为切口,展现“笔墨即刀枪”的特殊战场,这种创新视角赋予了抗战精神更丰富的时代内涵。
与此相呼应,抖音、头条等平台,与抗战剧相关的短视频播放量持续增长,豆瓣、微博等平台,网友们围绕抗战剧展开了热烈讨论。可见,这轮“抗战题材热”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,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,已经在观众群体中掀起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。
“小人物”视角,将抗战故事讲得真切感人
在观众对《我们的河山》的评论中,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“真实”。的确,尊重历史真实,是这几部抗战题材剧的共同特征。
在《我们的河山》中,战争场面非常写实:一场伏击战中,游击队缺枪少弹,与武器精良的敌人差距悬殊。弹药用完了,游击队员只能拿着大刀、红缨枪与敌人肉搏。这种真实感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抗战的艰苦卓绝。在《归队》中,为了真实还原当年的战斗场景,剧组在零下30℃的林海雪原中实景拍摄。剧中“啃树皮充饥”“撒尿防枪管冻住”等震撼细节,都源自真实的史料记载。
追求真实性的同时,这几部剧还不约而同地选择了“微观叙事”,用“小切口”讲“小人物”的故事。《八千里路云和月》,以一个普通厨子的视角演绎热血抗战故事。《我们的河山》中的瘸腿书生庄埼风、进步女学生刘竹梅、民兵锁柱、贫苦农民王满囤等,都是平凡而鲜活的小人物。这种 “以小见大”的叙事方式,让观众更容易代入情境,感受那个时代人物的真实情感和精神风貌。
对抗战精神的最好纪念,不是让历史尘封,而是让它在当代语境中重生。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来看,目前抗战题材剧的热播有着深层的意义:它们不仅是在回望历史,铭记历史,还在努力让历史的光照亮未来的路。
盛康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